有了娃之后,很多事情都会重新思考一遍,意念再次投射,就像穿越回了小时候享受第二次生命。
暑假带娃回老家,今夏的东北虽已没有任何避暑元素,也得强行户外溜达。回忆起中学时每天水泥球台的快乐,于是带着娃来到校址,结果忘记了十几年前已经搬迁,现在是市人民医院。其实就算不搬,现在的学校也已无法自由进入。东北经济越落越后,人口外流,教学质量毫无起色,新校址不知还会不会有室外球台了。曾经还跟同学到处蹭家长单位楼里的活动室球台,如今这些单位很多都不在了。
一年级的假期没什么任务,自行安排一下吧,提前熟悉熟悉古诗,却总被一些读音调整刷屏。“一X红尘妃子笑”“青山郭外X”,各路考古大神与逻辑达人纷纷下场论证读什么才最有道理。要在以前,最爱投身此种混战,总觉得掌握了某种读音就是掌握了真理。直到在北大中文系的儿时好友启发下,算是走出了个别汉字读音和写法的牛角尖。但是工作不允许呢,研墨下笔,步法写成步伐混混还能过去,狂飚要是写成飙,斯帝卡要是写成蒂,伤害的可是广告客户的权益。但是网店会把正确写法与输入法带来的错别写法都列在标题中,写什么好像并不影响销售。做研究课题时老师们都会把氟氯溴碘砹读成福禄,如同乒乓球被广泛称为“兵邦球”,同样并未影响科研成果和快乐乒乓。
现在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班可真是丰富,轮滑、搏击、足球、篮球、游泳等随处可见,还有击剑、马术、冰球等拉高“B格”。其他项目不做评价,出于对乒乓球的了解,考察过家附近商场里的乒乓球训练班,那水平可真是差的可以。靠谱的教练和机构又离得远,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接送。从小练球的想法在这一生仍未实现,看看过几年有没有机会。不过身处魔都的儿时好友,倒是想方设法把娃培养得在乒乓球上近乎专业,执念仍强。
过几年再引导娃的体育爱好吧,能有机会多打打乒乓球也好,不打也没什么,但是养成运动习惯总是好的,在同学中会更显年轻。回想当年也是初中后才热衷体育运动,每天奔跑穿梭在各种球场,衣服总是沁着汗水。毕竟运动水平低,总在场边看着高年级大神们的各种表演悠然神往。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篮球比赛,省内其他两个城市队在市体育馆对抗,观众爆满,好不容易才挤到一个篮筐后边的位置。自己运球还不流畅的时候,发现场上队员居然能扣篮,那时可是在电视里都少见的,当时的激动程度真是到了晚上都睡不着觉。如今体育馆早已搬迁重建,条件更好,但是搜索不到任何赛事信息,完全没法像苏超一样现场观看高水平比赛了。该怎么让娃体验体育的震撼呢?好在我也是外流人口之一,外面的城市还有机会。
不过现在的娃似乎更喜欢看电竞比赛,这是不是比棋类运动更像体育运动呢。小时候去游戏厅是不好的行为,所以才有时间多打球。如今再卷也不可能整天学习和运动,屏幕游戏确实有益身心。娃会在玩游戏的时候,寻找高手的游戏视频学习模仿,这当然是社会进化。生存条件的改进已经不太需要靠专业体育来逆天改命了,新的爱好兴起也抢夺了部分体育运动的空间,娃将来怎样继续保持运动习惯呢?靠我可能没有多好的解决办法,靠他自己了。